不容小觑的意大利军工

2019-04-24 16:05:51来源:新华网
字号:

意大利不仅有较为完善的军工体系,在一些高精尖的装备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在军民融合和对外贸易方面,意大利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作为欧洲传统强国之一的意大利,与英法德三国相比,在军工发展和国际军火贸易方面一直表现较为“低调”。但实际上,意大利不仅有较为完善的军工体系,在一些高精尖的装备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在军民融合和对外贸易方面,意大利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完善的军工体系

意大利长期重视和支持本国军事工业。国防部秘书厅/装备部通过装备政策局与军事工业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相关资料显示,意大利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有300家左右,从业人员8万多人。军事工业年产值约合55亿~63亿美元,其中出口部分约占60%。意大利军事工业主要集中在国家控股公司芬梅卡尼卡集团和私营的菲亚特集团手中,其中,芬梅卡尼卡集团在国际军工企业中排名前列。其下属或控股的阿莱尼亚航空航天公司、阿古斯塔公司、奥托布来达公司、菲尔公司、伽利略公司等,均是意大利国防工业的核心企业。

现在,芬梅卡尼卡集团不仅在意大利军工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也是意大利高科技领域首屈一指的工业集团,主要涉及航空、航天、军用电子、直升机、武器系统、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其中,航空、直升机和军用电子是其三大支柱业务。2008年,芬梅卡尼卡集团以52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军用电子产品与服务供应商——DRS技术公司。这起跨国并购曾轰动一时,甚至引起五角大楼的关注,因为DRS技术公司当时是美国军方的重要供应商。

另外,意大利还有一些中小型国防工业公司,主要由国防工业局牵头主管。国防工业局成立于1999年7月,隶属于国防部。国防部是国防工业局最重要的客户,国防工业局首先要满足国防部的采购要求。在为大公司提供部件和子系统的同时,这些中小型军工企业也在研究、工程、后勤保障、特种材料和特种装备的加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型军工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联系紧密,充满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发展壮大,并与大型公司形成良性互动,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自主成长。这些中小企业还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研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在防灾、安全、通信等战略领域带来新的应用。同时,这些中小企业还提供了数量庞大的职位,有效带动附属企业的就业人员数量。

对于意大利国防工业来说,大型股份公司可通过有效整合来成为系统集成商或体系集成商。而国内中小型军工企业,相互之间联系广泛,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军工体系。

高精尖领域的竞争力

意大利具有研制和生产军用航空装备、舰船装备、战术导弹武器系统、陆军装备和电子战装备、航天产品的能力。意军工企业在航空、造船、航天、水下武器、战术地面车辆、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等许多重要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其中轻武器、舰炮和军用车辆尤其著名。

意大利已经成为F-35最重要的海外总装中心。在2015年9月7日,首架F-35A从意大利工厂下线。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还是美国境外唯一能组装F-35B的厂区。2017年10月24日,首架在海外组装的F-35B,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卡梅里基地成功首飞。未来,意大利不但可以承担F-35的制造,同时战机的维护、修理和升级等售后工作也将由意大利独立完成。

在轻武器领域,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生产的AR70/90式5.56毫米突击步枪及其变型的卡宾枪、短卡宾枪和轻机枪,有80%的零部件可以互换,不仅易于分解组合,且坚固耐用、灵活可靠。奥托布雷公司生产的62倍口径76毫米的76/62超快速舰炮,配备了数字式火控操纵台和复合材料结构的隐身炮塔,雷达反射面积只有原来的一半,火炮能承受很高的载荷。目前,这种舰炮服役于法国、挪威等多国海军。

此外,意大利的“猎户座”“海上卫士”火控雷达,以及阿萨德级护卫舰、鹗级扫雷艇、“奥托马特”舰对舰导弹系统等在国际市场上也较有竞争力。

意大利还具有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其最新服役的“加富尔”号航母是当今轻型航母的技术典范。作为新一代意大利海军的旗舰,它具有完备的网络和卫星通信系统,能与北约和意大利国内所有主要网站进行联网,传送和接收各种资料数据,指挥控制中心可有效抵御常规武器和核生化武器的攻击。整艘航空母舰除部分零件与欧洲其他公司合作制造外,基本上都由意大利军工集团自行生产。

除此之外,意大利高技术工业的军民两用技术特点十分突出。有许多军民两用系统和相关技术,既可用于国家防务,也可用于防灾减灾、救援和人道援助等。如意大利IVECO-DVD公司既能生产民用车辆也能生产军用车辆。2001年3月,该公司推出的新型4×4多用途轻型车辆(VML),具有很好的地雷防护能力,且便于空中投送。

有专家指出,这不仅是关注市场需求、对特定技术开发的结果,也是意大利政府、国防部、工业部门长远规划、统筹协作的结果。

军贸与国际合作“双轮驱动”

为积极改变欧美经济低迷的被动局面,意大利军工集团持续深入推进以地理多样化分布为基础的全球战略。同时,还相应采取剥离非核心民品业务、与欧洲企业合并军品业务等措施大规模调整业务结构。

意大利武器出口对象主要是南美和亚洲国家。如曾向阿根廷出口帕尔马里亚155毫米自行火炮炮塔,向巴西出口“猎户座”火控雷达、RAN-20S监视雷达以及“信天翁”舰空导弹系统等。同时,也向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过“海上卫士”火控雷达、舰炮、舰空导弹系统、护卫舰和扫雷艇等军工产品。

在出口武器的同时,意大利也注重从国外引进军备,主要是从美国和欧盟国家。如从美国进口C-130运输机、空空导弹、“毒刺”便携式地空导弹,另外,也在多个国家许可下生产直升机、反坦克导弹和潜艇等。

为进一步提高武器竞争力,意大利开始强调国防工业的国际合作,目的是利用国内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本国的国防工业水平。早在2000年,时任意大利国防部秘书长兼国家武器局局长艾伯托·齐格纳尼就曾指出,“国际军工贸易市场逐渐萎缩,在研究发展经费投入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只有不同的国家联合研制和生产先进武器系统才是行之有效之道。”

为此,意大利逐步加强与美国等北约国家,以及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国际合作。同时,还与这些国家的国防工业代表签订军工技术研究领域和发展规划谅解备忘录,以节省研究和开发经费,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增强武装部队的战斗力和出口竞争力。

近年来,意大利军工集团一直致力于向全球化方向拓展,并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以芬梅卡尼卡集团为例,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该集团在世界各地的雇员多达63840名,分布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订单的40%和收入的45%也均来自国际市场。从股权结构来看,意大利政府拥有其30.2%的股份,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3.8%和46%。其中,机构投资者的股份中约有93%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所有。同时,芬梅卡尼卡集团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成为欧洲多个大型航空、航天和海军项目的合作伙伴。

伴随着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意大利军工集团不但在欧洲和美国投资建设了大量生产设施,还成功进入俄罗斯、印度以及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的市场。(刘海江)

来源:2019年4月1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8期

责编:张青津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